来日大难
李白〔唐代〕
来日一身,携粮负薪。
道长食尽,仙口焦唇。
今日醉饱,乐过千春。
仙人相存,诱我远学。
海凌三山,授憩五岳。
乘龙天飞,目瞻两角。
授以神药,金丹满握。
蟪蛄蒙恩,深愧短促。
思填东海,强衔一木。
道重天地,轩师广成。
蝉翼九五,以求长生。
下士大笑,如苍蝇声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人生来世维艰,一身携带着吃的,烧的,忍辱负重。
但因道长路远,饮食易尽,常搞得口干唇焦,狼狈不堪。
今日若能醉饱,便觉得其乐融融,千春难得。
有仙人对我十分关心,劝诱我远游学仙。
可凌海飞达三山胜境,可栖身五岳宝地。
乘着飞龙凌天而翔,在龙背上眼看着飞龙的两支龙角。
并还授我以满把的金丹神药,吃了便可长生久视。
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,然犹如蟪蛄,生命苦短。
虽思欲东填沧海,以效精卫衔木,但又有何补益?
还是大道重于天地。至如轩辕黄帝,犹师事广成。
视九五之尊轻如蝉翼,舍弃天下
赏析
“来日一身,携粮负薪。道长食尽,苦口焦唇。”《善哉行》古辞首二句云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,”初看李白诗似也是套语;其实不然。“携粮负薪”,即《赠崔司户文昆季》所云“惟昔不自媒,担西入秦。攀龙九天上,忝列岁星匠”的“担”。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,他在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不无自得地说: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!”但是,到了长安,待诏翰林,弄臣般的地位,高力士辈的忌恨,同列的谤伤,种种严酷的现实使他从“愿为辅弼”的幻梦中清醒过来,虽然只有三年时间,但他却觉得太漫长了,“彷徨庭阙下,叹息光阴逝”(《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》),此诗“苦口焦唇”反映了诗人当时彷徨、怅惘和困窘之态。最后,
创作背景
此诗当作于仕途失意后,欲辞京远游之时。陈沆的《诗比兴笺》指出,此为长安三年(742—744)初辞朝廷时作,在“诚思效衔木之诚,报山海之德”的同时,又对高力士之流表示极大的轻蔑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宋绪连 初旭.长三李诗鉴赏辞典.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2:157-160
简析
《来日大难》是一首四言诗。此诗是诗人自抒怀抱之辞,从“携粮负薪”到求仙访道,写到蔑视小人,中间又插入蒙恩深愧,并结以下士青蝇,写仙界始终不离人间。全诗写得旷放飘逸、神采飞扬、寄兴深微、语势跌宕,充分表现出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,也含寓着一种难于言状的苦涩。
李白
李白(701年2月28日~762年12月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),一说山东人,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秦安县)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白为兴圣皇帝(凉武昭王李暠)九世孙,与李唐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。 1128篇诗文 5967条名句
吾富有钱时
王梵志〔唐代〕
吾富有钱时,妇儿看我好。
吾若脱衣裳,与吾叠袍袄。
吾出经求去,送吾即上道。
将钱入舍来,见吾满面笑。
绕吾白鸽旋,恰似鹦鹉鸟。
邂逅暂时贫,看吾即貌哨。
人有七贫时,七富还相报。
图财不顾人,且看来时道。
春兴
武元衡〔唐代〕
杨柳阴阴细雨晴,残花落尽见流莺。
春风一夜吹乡梦,又逐春风到洛城。(乡 一作:香)
归嵩山作
王维〔唐代〕
清川带长薄,车马去闲闲。
流水如有意,暮禽相与还。
荒城临古渡,落日满秋山。
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。